如何教孩子说服小伙伴,跟他一起行动一起配合?

生活中有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,你可能需要请小伙伴们帮忙。比如,向借一支笔,调换一下值日的顺序,或帮忙带点零食这样的小事情;当然也会有借钱,长期让同学辅导功课这样大一点的事情。

一些小事情可能你不难开口,觉得那只是举手之劳,好朋友肯定愿意帮助你。可是,遇到一些更大、更复杂的事情,你可能就会有一些担忧,或者不好意思了。你会想啊,这么麻烦、这么困难一件事,朋友到底愿不愿意帮助我呢?

有时候,不仅仅是帮忙,你也很想号召大家一起行动,比如组织一次聚会,或是成立一个兴趣小组。如果只是短期的一个活动,大家花不了多少精力,你可能很轻松就办了。可是,当你想组织一个长期的活动时,困难就来了,你会想,这么花费精力一件事,朋友们到底愿不愿意参加呢?

这就涉及到人际交往中,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了。怎么样说服别人,痛快地答应我的请求呢?

社会心理学家们,对此非常有经验。比如,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,费斯汀格提出过一个概念,叫作认知失调。也就是说,不论因为什么原因,你只要做出某件事之后,你对这件事的态度就会变得更积极。

比如说,你本来是很不喜欢大人们聚在一起打牌的。不过,有一年过春节,你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在家玩,大家闲着也没别的事情,各自玩手机也不太好,毕竟都聚在一起了,得玩一点大家都参与的活动。于是,在哥哥们的带领下,你和他们一起打牌,一连好几天,连续玩了很久,你把好几种玩法都学会了。

这个时候,你会发现,你对大人们打牌的态度发生了变化,你没有那么讨厌这件事了。这就叫“认知失调”,过去很讨厌一件事,但是因为自己也做过这件事了,你的认知就发生了变化,没有那么讨厌这件事了。

这个认知失调和说服别人有什么关系吗?当然有,在你想要说服别人啊,就给他们制造认知失调,如果他们刚开始,并不喜欢或并不同意一件事,你就想点办法,让他们试一试,当他们真正开始投入了,观点和想法就容易发生变化。

那要用什么办法,可以让他们先试一试呢?

弗里德曼和弗雷泽两位心理学家通过一个实验,发现了一个好办法。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这样,他们想劝导一个社区的房主们,在自家的院子里竖立一块巨大的招牌,上面写着“谨慎驾驶”,这样来宣传良好的行车方式,让大家养成安全驾车的习惯。

但是,他们设计的这块招牌,又大又丑,非常影响院子的美观。所以,在第一轮劝导过程中,尽管心理学家们费劲口舌,大谈特谈这件事的社会价值和意义,可以如何影响民众的驾驶习惯,可以挽救多少在路上逝去的生命,但是大多数居民,还是拒绝了这个请求,只有17%的人同意。

于是,心理学家们换了一个套路,这次他们到了另一个社区,首先用一些“委婉”的政策,上来先不请他们竖招牌,而是向他们说另一个事儿,就说,我们是一个志愿者社团,现在正在向有关部门,反映交通驾驶中的一些问题,为了更好地让有关部门关注这件事,希望更多的民众支持我们。所以,今天也是想邀请你来签署这样一份,鼓励大家安全驾驶的请愿书。

听到这个事情,大家都觉得,嗯,很有意义嘛,而且签署请愿书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情,所以没有人拒绝,全部都答应了这个请求。

几个星期之后,另外一位实验人员又来到这个社区,找到这些签过请愿书的居民,向他们宣传这个又大又丑,写着“谨慎驾驶”的招牌,希望他们可以把这个招牌立在自己的院子里。

这回你猜怎么着?有55%的居民同意了这件事,比之前的17%高出了许多。想想看,这背后说明了什么问题?

这说明,当人们对一件事,做出了初步的尝试和承诺之后,他们进一步按照这个方向去努力,或增加这种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加强。这也是“认知失调”的一种体现。

所以,如果你想劝别人做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,你可以先请他帮个小忙,慢慢促使他愿意帮你更大的忙。弗里德曼和弗雷泽把这个方法,叫 “登门槛技术”,意思就是先登上门槛,让对方接受你,然后再发出更大的请求。

现在如果你再想组织一个长期的活动,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吧?不要一上来就跟大家讲,咱们这个活动一共有好几十次,每周都要来,每次大家要准备得如何充分,要投入多少精力。大家可能一听就吓跑了。

你不妨先组织大家参加一次小活动,大家聚在一起试一试,成不成都行。就像过年和哥哥们打牌一样,尽管你不喜欢打牌,但是一想到就只是过年这几天打一打,心里就不存在什么负担了。同样的,刚开始,你不用把声势弄得那么宏大,让大家没有心理负担地参与进来。

当活动圆满完成那么一次两次,就会有些人改变对这件事的兴趣,愿意长期投入进来。这个时候,再去说服他们,就变得容易多了。

你会不会觉得,这只是在说服别人做点事情上有效,如果要他们投入点真金白银,比如,花钱帮助你做点什么事情时,可能就没那么容易了?

还真不一定。另一位社会心理学家普利钠也研究了登门槛效应,用得就是真金白银。她的实验是这么做的,同样是一位实验人员走进社区,这次呢,是向他们宣传抗癌的公益组织。

实验人员会分享几个癌症患者的故事,说有些患者在治疗中,遇到了巨大的经济困难。话头一转,像这样悲惨的人还有很多,就希望咱们可以为这些可怜的人做一点什么,比如进行一些小额的捐款。

在实验人员的邀请下,有47%的人愿意给癌症学会小额的捐赠一些。

不过这还没结束,第二组实验人员来到另一个社区,也向他们宣传抗癌的公益组织。不过一上来,并不是邀请大家进行捐款,而是给他们发一个癌症学会的小胸针,邀请他们带上这个胸针,对募捐运动进行宣传。第二天,他们再次来到社区,询问他们捐款的意愿。这次愿意捐款的人,大概是第一组实验的两倍。

你可能很难想象,要花费真金白银的时候,登门槛效应也可以如此有效。

下回如果你想说服朋友,一起做点要花钱的事情,比如,去聚个餐,一起参加个夏令营,或者参与某个培训班,你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?

要花这么多钱,肯定不是一件容易决定的事情。要说服他,你得邀请他先做点免费的事情。

如果是想要朋友陪你参加一个培训班,那可能你要提前时不时地跟朋友分享你学到的东西,让他也感受到,学习这门功课的乐趣,好奇这其中的奥妙。

当他开始好奇时,你不妨给他一个机会,试一试。比如,如果是学一门乐器,你可以让他来试试你的琴,或是去听一场免费的演奏会。如果是一项运动,你可以邀请他一起去看一场业余的比赛,就是一个好机会,让你的朋友一定到场为你加油。这个简单的请求,相信他一定会答应。

身临其境的感觉,会让他觉得,自己好像也参与到了其中,感受到了乐趣。这个时候,再邀请他一起来学习,会比你一上来就给他宣传这项运动或这门乐器,要容易得多。

当然,你很可能只是希望找一个朋友,可以陪你一起玩。但是对每个人来说,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去深入探究,还挺重要,所以在发掘自己的兴趣点上,说服不宜过度。发现对方无法和自己一样体会这门活动的乐趣时,也不要勉强对方。

当然,登门槛技术,在很多很多场合下都可以应用,绝不止我给你分享的这几个小例子。你只要记住它的核心要领,就是当你想请别人帮一个大忙,或者和你去做一件大事的时候,不要一上来就把终极目标透露给对方。你要学会循序渐进,先请对方帮个小忙,当然这个小忙,要和你的终极目标是同一个性质的事情。这样,对方会对这样的事情,产生承诺的感觉,好像自己是认可这样的事情,可以去做这样的事情的。

在这样的基础上,慢慢加大力度,去要求对方做更大的事情。这种说服的方式,会让对方更容易答应你的请求。
【注】文章摘自《给孩子的心理成长课》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知识盲区网专注育儿知识学习教程个人飞跃提升网络课程 » 如何教孩子说服小伙伴,跟他一起行动一起配合?

赞 (0) 打赏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