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让孩子变的独立有主见能自我做决定

这一讲,咱们来聊聊一个对你学习很重要但又常常容易忽略的心理因素,叫内在动机。什么是内在动机呢?我给你讲个例子。

咱们有一句老话儿,你一定听说过,叫“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”,意思是,要追求比别人更高的地位,就得多吃苦。可能你的老师或者爸妈也曾拿这句话,来激励你要好好学习。

但是,当你埋头苦学的时候,会不会冒出一个念头,我为什么要做“人上人”呢?或许,这个追求本身,并不是我想要的,而是外界社会强加给我们的想法呢?就好像,在学校里,考试要排名,回到家里,爸妈还要讲“别人家的孩子”如何如何优秀。

我们好像总是活在竞争和比较中,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,最终赢过别人。

于是,一个最重要的环节被忽视了,那就是做这件事本身的意义。这也就是我们一开始说的内在动机。所谓内在动机,简单说,就是你去做一件事,不是受外界的影响,而是自己主动想去做,因为它能带给你满足感,做这件事对你来说有意义。

人一旦失去内在动机,不管做什么都不太可能做得长久。比如说,有的同学学乐器,或者是学一项运动,如果只是为了考级,拿名次,或是能够在朋友们面前展示炫耀一下,其实是很难坚持下去的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

所谓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,真正展示的时候是很少的,更多是日复一日的枯燥练习。这种情况下,如果你做这件事只是因为别人的看法和评价,而不是觉得它有趣和有意义,那其实练习的过程,只会让你非常痛苦而且很想放弃。

放在学习上,也是同样的道理。老师的评价、爸妈的监督等外界的因素,让学习这件事,越来越无趣,甚至有些烦人。那你有没有想过,这到底是为什么?我们又要怎么来应对这样的情况呢?别着急,有两位心理学家,深入研究了这件事,并给出了三条建议。

首先他们先研究了人的内在动机是怎么被一步步消磨殆尽的。

1969年,心理学家就观察到了这样的现象,他们发现,在孩子出生后的几年内,往往对这个世界,有极其强烈的好奇心,想一想你小时候,是不是也经常问爸爸妈妈很多天马行空的问题。比如,“月亮上面都有什么呀”“星星为什么会一闪一闪”“我是从哪里来的呀”等等。

可是,到了上学的年纪,大多数孩子都对学习丧失了动力。想想看,你和身边的同学,是不是都是这样,每天就盼望着下课,盼望着放学。这是为什么呢?是什么让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,逐渐失去了好奇心和学习的内在动力?

经过研究,心理学家找到了一个可能存在的原因,那就是内在动力会受奖励和惩罚机制的影响。

于是,他们设计了一项巧妙的实验,想看看用奖励的方式,是不是会削弱人们的内在动机。他们招募了一批大学生,把学生分成A和B两个小组,让他们玩一个拼图游戏,并且要连续玩三关。在第一关的时候,两组学生都对这个游戏很好奇,谁都没接触过,是一个很巧妙的新型拼图,所以,大家都玩得很带劲。

一会儿过去了,心理学家告诉大家,时间结束了,大家可以在一旁休息,看看杂志什么的。这个时候,两组学生仍然有一部分人,在继续拼,因为他们很好奇,想知道拼出来究竟是什么样。
到第二关了,心理学家告诉A组的学生,“前一关大家经过练习,已经熟悉了规则,这一次来真的了,你们好好拼,这一次有现金奖励。”但是对于B组的学生,心理学家只告诉他们,继续拼,没有说有金钱奖励。

这次,A组的学生明显要比B组积极一些,他们在限定的时间内,忙得手忙脚乱,想要争取拼得更快、更多。闯第二关的时间结束后,大家依旧在一旁休息,这时两组学生中,继续拼图的人数比例差不多,继续拼的时间也差不多。

到第三关时,心理学家给A、B两组学生的指令又是一样的,没有报酬。这次,神奇的事情发生了。

在限定时间结束后,心理学家让大家休息休息,在一旁看看杂志。A组的学生,大多数都立马停了下来,但是B组的学生,依然有很多人,在继续拼图。

所以,你会发现,在实验中,经历过奖励的A组学生,对拼图这件事失去了兴趣,只要任务完成,立马就不玩了。可是,没有经历过任何奖励的B组学生,依然对拼图很有兴趣,尽管任务结束了,还想继续探究。

因此,心理学家从实验中得到的第一个结论就是,奖励确实会削弱人们的内在动机。

接着,两位心理学家继续做了一轮研究,整个过程和之前都一样,唯独把奖励改成了惩罚。在第二关时,给A组学生一个惩罚的警告,告诉他们,如果在限定时间拼不好,会扣他们这个学期的学分。

结果不出意料,第二关A组学生都拼得很积极,但是在第三关时,A组学生明显对拼图失去了兴趣,任务结束后,就不玩了。但B组学生显然还想继续玩。

通过这两个实验,两位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理论,叫“自我决定理论”。他们觉得,人天生就有内在动机,喜欢主动去探索这个世界,只要能满足自己的一些需要,比如好奇心、满足感等等,人们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,全心全意投入某件事。

但是,人的内在动机,一旦受到外界奖赏或惩罚的影响,这种动力就会削弱。

那么,有没有那种完全不受外界影响的情况呢?好像还没有,因为这个社会,充满了规则和要求,比如你的学校、你的班级也有自己的规定,因此竞争和比较是不可避免的。那如何在各种奖赏的诱惑下,还能提升自己的内在动力呢?心理学家提出了三条建议。
第一,虽然有些事情必须要做,但任何时候,总有一些空间,我们可以自主决定做什么和怎么做。比如,每天放学了要完成家庭作业,这是我们必须做的。但你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开始写作业,在哪里写,挑选你喜欢的笔、本子,按照你舒适的顺序开始写作业等等,这些你都可以自主掌控。

不仅完成的方式你可以决定,完成的内容,也并非不可改变。虽然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固定的,不过,你也可以有详有略、有重点地去完成。你感兴趣的,多花些功夫,你觉得没意思的,尽快搞定,这都不会有太大影响。

第二,心理学家认为,自主并不意味着纵容和不负责任。自主的核心是鼓励你在一定范围内,享有你的权利。所以,设定界限,是表达你的权利和责任的方式。比如,每天在学校上课的时间,是你的责任,放学后你拥有权利去自主安排自己的时间。这是你和学校之间一条清晰的界限。

第三,心理学家认为也很重要的,就是要学会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。

人的情绪是非常强大的能量来源,当你生气或者害怕的时候,会产生巨大的能量,让你逃避或者对抗一些事情。所以,有效的管理和调节情绪,非常重要。比如,一次考试的失败,一次被老师批评,一次被爸妈否定,尽管这些事情,有些伤人,但是这是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事情,学会找到理解你,支持你的人,或是找到合理的宣泄方式。当你可以有效管理情绪,某种程度上,你就拥有了更大的自由。

好了,今天这一讲,我们讲到了内在动机才是我们主动去探索世界的最大的动力,但往往会受到外界的影响,比如外界的奖赏和惩罚就会削弱这种动力。那如何在这些条件下,活出自我呢?有三条建议,第一,找到一些你可以自主掌控的空间;第二,在你要承担的责任和享有的权利之间设定一个界限,第三,学会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知识盲区网专注育儿知识学习教程个人飞跃提升网络课程 » 如何让孩子变的独立有主见能自我做决定

赞 (0) 打赏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