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一个充满希望的人,生活中处处有阳光

这一讲,咱们来聊聊希望感。什么是希望感呢?我给你讲个例子。

你在学校里一定有过长跑的经历吧,你有没有发现,长跑的时候,如果一开始就冲得特别快的话,体力很快就会消耗,跑到后面,会特别无力,很想要放弃。

不过,如果在一开始就落后的话,那会让人更绝望,因为尽管一开始你保留了一些体力,但到最后,你的体力也不足以加速去冲刺。想要超越前面的同学,不太可能。

所以,体育老师总会说,长跑时不要一开始跑太快,也不要被甩太远,紧紧地跟随领先的同学,是最好的方式,因为这样,才会有突破自己、超越别人的希望。

所以,希望感就是,一种始终觉得自己能坚持,能成事儿的一种情绪和心态。

人生就像一次长跑,在漫长的经历中,保有希望感,非常重要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心理学家的研究给出了很好的证明。

上个世纪90年代,心理学家普遍认为,希望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。很多研究发现,那些充满希望的人,睡眠更好、运动更多,饮食也更健康。而且,在读书期间,希望感更多的同学,往往成绩也更好,甚至希望感的高低,可以预测考试成绩。

后来,心理学家意识到,希望感不仅仅是一种情绪,更是一种性格品质,有希望品质的人,很少会感到绝望,不论多大的困难,他们总能找到办法。那么,怎么来培养自己的希望品质呢?

一个叫夏恩·洛佩兹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方面的研究。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,全球最大的一家调查与咨询机构,邀请洛佩兹负责一项宏大的工程,那就是去发掘人类内在的天赋与优势。这个想法与从事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洛佩兹不谋而合。

于是,在接下来的好些年,洛佩兹主持了这家机构的年度幸福论坛,分享他的调查结果。其中,最著名的,就是“希望与成就”的调查研究。

洛佩兹认为,有希望的人,拥有两种信念:第一,他们始终相信,未来会比现在更好;第二,他们非常确信,自己有能力让它发生。

所以,你就不难想象,如果某个同学,有这样的信念,他很可能会在学业上,获得不错的成就。

洛佩兹的调查数据,也印证了这个结果,他发放了大量的问卷,去调查各个年龄、各种职业的人,来了解他们的希望感和当前取得的成就。结论不出意料,希望指数高的学生,学业成就比别人高出12%。也就是说,如果在满分120分的情况下,一个班的成绩平均分是100分,那么希望指数高的同学,平均能拿112分。

不仅在学习上是这样,工作后,希望指数高的人,也会有更好的表现。比如,企业中的职员,希望指数高的人,普遍业绩要比别人好,他们的幸福指数也比平均高出10%。

所以,心理学家洛佩兹在幸福论坛上发布这些数据后说:决定一个人的成功与幸福,不是聪明才智,甚至不是努力,而是“心中充满希望”。

打个比方,想象你现在的位置是A点,你所向往的美好未来是B点,“希望”就是把你顺利从A点送到B点的强大工具。

在洛佩兹的调查中,很多单个的数据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。比如说,洛佩兹曾经做调研时,和一群高中生,一起完成了一项“希望照相机”的实验。

洛佩兹让同学们分组,每组选择一个让他们觉得有希望的人或事物,然后通过拍照的方式呈现出来。

洛佩兹给每个组分配了一台相机,拿到相机后,每个小组都讨论得热火朝天,分享让自己觉得最有希望的是什么。可是这时,有一个组出现了一些意外,他们讨论得太投入,没有人在意相机在哪,就不小心把相机弄丢了。

这一组的同学中,有不少人灰心丧气,想着不如算了,放弃这次活动吧,也不是什么大事儿。洛佩兹看到他们遇到困难,说了一句,“有希望感的人,自然能够自己找到解决办法。”

这看似随意的一句话,激发了这组同学的希望感,他们开始相信,总有办法可以解决问题。于是,大家开始头脑风暴,看看可以如何解决问题。最后有人想到,可以找学校的图书馆借摄影机,既然拍不了照片了,用摄影机记录下影像,岂不是更好?说做就做,他们开始行动起来。

最后,当大家都用照片呈现时,唯独这一组的成果是一条小短片,更鲜活更生动。他们因此获得了最多的好评,甚至在后来,这条影片在学校广泛流传。

我相信,在你的学习与生活中,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失败。回想一下,面对那些挫折和失败,你是迎难而上了呢,还是就此放弃了?

如果你是一个容易放弃的人,别担心,下面我和你分享一些增强希望感的方法。

心理学家查尔斯·斯奈德提出了一个公式,叫希望感 = 目标 + 动力思维 + 方法思维。

如果你记不住,可以点击文稿,查看这个公式,把它抄在本子上。这个公式有什么含义呢?它告诉我们,一个拥有希望品质的人,往往有这三个特点。

首先,他有明确的目标,其次,对于这个目标,他有很强的动力,最后,他知道用什么方法,通过什么途径,可以达到目标。

那怎么来使用这个公式呢?你可以跟着我一起练习一下。

第一,是有目标,你不妨和我一起想一想这个问题:五年后,你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样子?你可以按下暂停键,试着把它写下来,尽可能越清晰越好。你先不用顾虑,如何去实现,你要相信“有希望的人,自然能找到解决办法”这句话,所以尽可能大胆一些。

好,写完了你的目标。接下来,你可以想象一下,现在你就站在A点,突然有个神奇的魔法,让你瞬间来到了五年后的B点,在这里,你实现了理想中的一切。你会有什么感觉?你是不是有点儿兴奋和激动呢?

如果这个场景足够吸引你,恭喜你,你的目标和动力都有了。接下来,就差方法了。方法怎么找呢?我们继续思考,现在你依然在五年后的B点,那是你理想中完美的样子。这个时候,你需要回头看,时间往回倒1年,也就是4年后的你,要变成什么样,才会让一切都顺利,可以实现最终的目标呢?

你可以再按下暂停键,花一些时间想一想,也是尽可能越清晰越好。不过,这次,你可以不用要求那么完美,它只是一个过程中的你,随着时间的变化,人是会改变的

好,你想好了4年后的状况,接下来,你需要做的是,想象3年后,2年后,1年后的自己,分别是什么样子?

时间一点点地往前走,距离此时站在起点的你,越来越近,你感觉怎么样?是有些激动、兴奋,觉得好像自己这一路都足够精彩,还是觉得有些紧张和焦虑,害怕梦想和现实冲撞的那一刻,有些东西会破碎?

没关系,找寻方法的过程就是这样的,它一定是脚踏实地,可以执行的。或许,你会失去一些梦幻的想象空间,但是你找到了现实里无限的可能。

现在,你接着往回走,时间来到3个月之后,这和现在的你,并不遥远了,你似乎可以触碰到那个时间,你甚至可以想象得到,3个月后,是什么季节,你可能面临什么考试,或一个学期进行到了哪个阶段,许多想象都变得具体了。那时的你,会是什么样子?

再往回走,我们走到1个星期之后。那时的自己,应该和现在差别不大。不过,你依然会知道,1个星期后的你,和现在不一样,你做好准备去实现一个目标了。这一点点的不一样,就是你找到的改变的方法。

好了,今天这一讲我们讲了如何培养自己的希望品质,可以用“希望感 = 目标 + 动力思维 + 方法思维”这个公式来实现,并教你练习通过想象来不断地描述自己的目标和变化,这个方法在你垂头丧气,没有信心的时候就拿出来想一想。
【注】文章摘自《给孩子的心理成长课》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知识盲区网专注育儿知识学习教程个人飞跃提升网络课程 » 做一个充满希望的人,生活中处处有阳光

赞 (1) 打赏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