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好小目标做一个心想事成的人

你可能在生活中遇到过一些人,他们似乎运气特别好,总是心想事成。比如说,他们参加比赛,经常获奖;每次考试,都说没怎么复习,但看过的部分都考到了。

你很羡慕他们的好运气,但你可能不知道,这并只不是运气那么简单,接下来要分享的心理学实验会给你答案。

这个实验是由三位心理学家发起的,他们想测验一下学生的感知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,于是就把招募来的学生分成了A和B组两个组。

A组的学生进入测试房间后,会看到屏幕上出现一些正面、积极的词语,比如,自信、独立、坚持不懈、勇敢,等等。

B组的学生进入房间后,看到的和A组正好相反,是负面、消极的词语,比如,胆小、傲慢、自以为是、愚蠢,等等。

两组学生都要求花一些时间,记住这些词语。随后,他们会进入到测试“阅读理解能力”的房间,读同一个故事。故事的主人公叫唐纳德,他的经历很丰富,比如,在工作中,他非常坚持自己的意见,每次开会,都会表达很多自己的主意;他每年春天都会休假,去玩高空跳伞;他一个人独居,经常待在家里看书,偶尔出来和朋友喝酒。

怎么样,听了唐纳德的故事,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?不知你发现没有,其实这些描述不太好评价。因为唐纳德的每一个举动,都是中性的,意思就是,你既可以认为,他在工作中坚持自己的意见,是自信的表现,也可以认为是固执和傲慢的表现。你既可以认为,他喜欢跳伞是勇敢,也可以认为那是鲁莽。所以,如果随机让人们评价唐纳德,会褒贬不一。

心理学家让参加实验的两组的学生也评价了一下唐纳德。你猜,结果会怎么样?

他们的评价结果,居然不是随机的,而且还呈现出了明显的规律。A组的学生,也就是记了很多积极词语的人,觉得唐纳德是一个不错的人,用了很多正面的语言来描述他。而B组的同学,用的却是负面的语言来描述他。

所以,三位心理学家,总结出一个结论:那些非常微妙的,甚至我们不曾注意的细节,会影响我们的判断。这种现象,被称为启动效应。

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,我们心里植入了一些微妙的信号,于是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,我们看待事物时,总会带着有色眼镜。

在刚才那三位心理学家的研究中,这个微妙的信号还是比较直接和明显的。

接下来要分享的这个实验,会更加奇特。

有一家电影院的老板,知道了启动效应之后,就动了脑筋,他利用这个效应来打广告,给电影院的观众增加一点“消费的冲动”。

他是怎么做的呢?很简单,他让员工在电影荧幕上,打出 “吃爆米花,喝可乐”的字幕。但是,为了显得他们不是那么刻意地打广告,这行字只会在电影开场前,在大荧幕上一闪而过,连一秒都用不到。

这么快的速度,人的眼睛仅仅可以接收到光的刺激,但形成不了具体的图形。换句话说,观众们会注意到,在电影开场前荧幕上出现了一行字,但具体是什么,可能不明确。

但是,神奇的事情发生了!六个星期之后,电影院发现,可口可乐的销量提高了18%,爆米花的销量更是提高了58%。

后来,有心理学家研究了这种现象,把它叫作“阈下知觉”。这个阈,是门口的门字,里面加个或者的或字。这是啥意思呢?说的是,我们每个人的感觉通道,都有一个阈值,比如,当光线特别特别暗,暗到一定程度,我们的眼睛就看不见了,那个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临界点上,有一个最小的可见光,它就是人眼对光线的阈值。在阈值之下,尽管可能也存在光,但是太暗了,我们看不见。过去我们觉得,看不见的,对我们就没有影响。

但是这个实验的结论却是,尽管我们没有感觉,但是大脑其实接收到了,这就是阈下知觉。

发现这个阈下知觉有什么用呢?把它和启动效应联系到一起,在有些时候,就可以解释运气好这件事了。

举个例子,新学期开学,新班主任来到你们班,他的第一个工作,是要单独和每个同学谈10分钟话,了解大家的性格。因为班里同学多,这个工作分成了一周来完成。

班主任是按照学号的顺序进行约谈的,你的同桌李雷,学号靠前,第一天就被老师约谈了。老师第一天上班,心情非常好,态度也很积极,李雷从老师的眼神和表情里看到的是喜欢和鼓励。

你是在第三天被老师约谈的,好巧不巧,那天可能班主任身体不舒服,所以心情也不太好,整个谈话过程,你感觉她对你有些敷衍。

从那天起,你和李雷的区别就慢慢地出现了。李雷总是课前做很多预习,课堂上很活跃,看起来学习劲头很强,而你总是拖延到最后一刻,才完成必须要完成的作业。

不仅如此,李雷在班上,还特别积极,当上了班干部,也积极帮助同学,很快有了不少好朋友。而你对班干部一点兴趣也没有。看着李雷的朋友越来越多,你可能都有点儿嫉妒,开始担心他是不是很快就不愿和你玩了。

久而久之,大家都把外向、乐观、开朗的性格标签贴在李雷身上,把内向、消极、阴郁的性格标签贴在你身上。

带着这些不好的标签,你会发现,自己事事都不顺利,而带着那些好标签的李雷,事事都表现不错。

所以,你发现没有,事情并不是突然一天变成这样,那些无形的性格标签也不是突然降临,它是潜移默化、悄悄潜入到你生命里的,而最初的那个“启动效应”,可能只是那10分钟的谈话里,老师的眼神和表情的差别。

那么,面对外界这些察觉不到的刺激,特别是那些消极的刺激,我们要如何改变,让自己变得幸运一些,心想事成呢?

下面我和你分享一个好办法,那就是给自己创造一些积极的“启动效应”。

比如,你可以写一些自我鼓励的话,贴在你的房间、书桌,或是各种书本里。让你平时,有意、无意地,都可以收到一些积极的鼓励。

如果,你对现在的自己不够满意,不妨思考并完成这样两组问题,第一组叫20个“我是谁”,用“我是……”来造句,比如,“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”。如果写不出20个,写10个也可以,这就是你认为的“现实中的自我”,看看这样的自己,你是不是足够满意。

第二组问题,是用“我想成为……”来造句,比如,“我想成为受欢迎的人”,写10个或者20个句子。这是你“理想中的自我”。

从“我是谁”的那些句子里,挑出一些你比较满意的部分,那是你的底气,你要让这些部分不断出现在你的生活中,把这些词换着花样多写几次。那些不满意的部分,直接划掉,忘记它们。

这就像刚才说的第一个实验,咱们要做A组的同学,多留意积极的词汇。

第二步是从“我想成为”的那些句子里,挑出最吸引你的几个,这是你的理想,是你“心想事成”的目标,把这些也换着花样多写几次,贴在你生活中各种地方。这样,你就知道你的方向在哪里了。

就像刚才那个电影院老板的实验,用“吃爆米花,喝可乐”来引导观众一样,你会朝向你想要的方向改变,变得“心想事成”。

听到这里,相信已经掌握心想事成的方法了,用一句话说,就是给自己创造一些积极的“启动效应”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知识盲区网专注育儿知识学习教程个人飞跃提升网络课程 » 定好小目标做一个心想事成的人

赞 (0) 打赏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