处处被约束如何拥有自己的空间?

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,放学之后,在家里写作业时,爸爸妈妈总会陪在一边,盯着你做作业,有时候还会指手画脚,对你写作业的效率和质量点评一番,让你感到非常紧张和焦虑。尽管你觉得特别不舒服,希望爸爸妈妈可以给你多一点空间,他们却认为陪着你会让你避免走神,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。

可是,越在这样的关注之下,你越是紧张,拖延和走神的情况越来越严重,你很想让爸爸妈妈对你的学习少一些关注,却发现你很难有自己的空间。

你很想告诉爸爸妈妈:我想要一些自己的空间。可他们总会告诉你,小孩子要什么空间,爸爸妈妈有责任管教你。久而久之,你可能也会怀疑和动摇,难道我想要一些自己的独立空间是不对的吗?

这种总被约束的感觉,真的很难受。在这里,我要告诉你,不要有这样的怀疑,你的诉求是合理的,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一些空间感。下面我要给你说的这个心理学故事,就能给你增加信心。

有两位心理学家分别叫作费利佩和索默,他们花了两年的时间,进行了一个实验。这个实验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,而是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,他们想观察一下,在真实的生活中,人们对于个人空间有怎样的需要。

实验内容很简单,两位心理学家会尝试坐得离陌生人很近,观察人们会在多久起身离开。当然他们在构想这个计划的时候,也想了很久,到底在哪里进行实验比较合适。刚开始,他们想要在公园里做这个实验,但是担心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。所以,他们最终把实验的场景选择在了一个疗养院里。

他们把这个计划叫作“空间侵略者”实验,就是想看看,当一个人侵略到另一个人的个人空间时,会不会引起别人的不适,或者说,另一个人能够忍耐多久。

这座疗养院坐落在像公园一样的环境中,住在这里的人可以轻松地找到很多安静的地方,独自待着,享受悠闲的时光。费利佩和索默这两位心理学家,专门挑选了一些这样的地方,各自单独坐着,把没有什么特别事情要做的男性作为观察对象。比如,费利佩,尝试坐在了一个陌生人身边,一言不发,与对方大概就保持15厘米的距离,如果对方移动椅子,或者尝试离费利佩更远一些,费利佩会移动相同的距离,和对方保持同样的距离。

做这个实验的时候,两位心理学家什么也不说,什么也不做,只是观察着,记录着被实验人的举动。刚开始,心理学家尝试“干扰”了64个人的空间,每次最多20分钟。通常情况下,被观察的人很快会起身离开,他们站起来之后,会叉起腰,把手肘撑在身体两侧,好像在给自己营造一个更大的空间。

他们起身的时候有多快呢。心理学家根据做的记录发现,36%的人2分钟不到,就受不了离开了,在临近20分钟的时候,64%的人都离开了。

你看,结论不言而喻吧。人们对别人侵入自己的空间,确实会感到不舒服。

在室外的情况下是这样,那么在室内呢,人们对空间的侵略者,也会感到不舒适吗?为此,两位心理学家换了一个场景做同样的事情。他们去了大学的图书馆。这次,他们设计了两种不同的距离,分别是30厘米和60厘米。

在30厘米的距离下,很多同学会立刻搂紧自己的手臂,转过身,把手肘放在桌子上,或是用成堆的书、外套或是其他什么东西放在中间,隔开与对方的距离。心理学家在这里最多坐了30分钟,在这段时间里,70%的同学都离开了。

在60厘米的距离下,这个距离有半米多,大概是成年人手臂的三分之二,在这个距离下,在图书馆这个场合里,人们觉得是舒适的,没有人会很快离开,大家相安无事。

所以,你发现了吗,没有人喜欢被靠得太近,被别人占据属于自己的空间。这个空间不仅仅是实际生活中的空间这么简单,有时候心理上的空间也同样重要,比如说,我们都希望可以独自去完成一些事情,不被人打扰。就像你作业写到一半,或者某些事情做到一半的时候,是不是特别不想被别人看见呢?

那如果,这个时候你的爸爸妈妈就是想来守着你、监督你,怎么办?别着急,接下来我就教你一些和父母争取个人空间的办法。

首先,你要明确表达自己需要独立空间。很多时候,爸爸妈妈喜欢陪你写作业,或是在你学习时盯着你,往往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,这会让你觉得不舒服。相反,他们会觉得,盯着你学,你都学得这么差劲,效率这么低下,如果不盯着岂不是更糟糕?

他们并没有意识到,正是因为侵犯了你的空间,让你感觉到不舒服,你需要用大量的精力去对抗这种不舒服,所以学习效率才这么低。因此,你要明确的告诉他们,自己需要一些独立的学习空间。

在你表达这个需要之后,爸爸妈妈一开始可能并不会相信你,毕竟,他们陪你学习的过程中,亲眼看到过你的情况。那么你需要做的是打消他们的担忧,让他们相信,你可以为自己的学习负责。如何做到这点呢?那就需要制订一个结果导向的学习计划。

什么是结果导向呢?它有三个要素,第一是这个计划需要量化。比如,你不能跟爸爸妈妈保证,今天尽快完成作业。“尽快”就是一个没有量化的概念,你可能觉得很快了,但爸爸妈妈却不满意。那么你就需要做一个具体的安排,比如晚上8点之前完成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。8点之前,就是一个可以量化的目标。

第二个要素是,可达到的。有时候,你可能对时间概念把握得不太准确,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,觉得这点作业,肯定能很快完成,于是夸下海口,说自己一定在7点之前完成。结果,接连好几天都没有做到。一旦这样的情况发生得多了,你的计划就不太具有现实性,以后你再向爸爸妈妈承诺时,他们就会拿这些“失败”的例子来说事,觉得你又夸海口了。所以,计划一定要是现实的、可达到的。

第三个要素,是有明确标准的。有时候,你制定了一个既有量化又比较合理的计划,但是执行之后,爸爸妈妈一检查,觉得你的作业或者学习任务完成得不好,说你各种错误很多,或是字迹潦草,这样的话你们又会为学习的效果发生分歧。所以,在一开始就要避免它,对学习或者作业的效果制定明确的标准。比如,数学题,正确率要达到多少,英文单词的听写要做对多少等等。同样的,这个标准也是你能达到的,不能过分地夸下海口。

你看,当制订了这样一个,有量化、可达成、有明确标准的学习计划时,你就可以拿着它,和爸爸妈妈去谈你的学习空间了。

很少有爸妈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,能够独立学习。而当你完成得还不错的时候,他们也会发现,不侵犯你的空间,反而能够让大家都更轻松。过去的恶性循环就被打破了。

当然,不仅在学习中,其他的时候,当你需要有个人空间的时候,你都可以用这样的一个计划去和爸妈谈条件。当你可以为自己的学习、生活和其他方面负责时,爸爸妈妈一定会为你感到高兴的。

人和人之间的距离,是一个很微妙的事情,有时候,我们想要依赖爸爸妈妈,希望他们在你需要的时刻,能够出现,帮你一把。另一些时候呢,你又希望不要被打扰,让你可以独立去完成一些事情,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成目标。张弛有度的关系,才是最让人舒适的。

好了,你可以好好想一想,你希望的那个度是什么程度,想清楚后,和爸爸妈妈谈谈心,我相信这会让你们的关系变得更亲近。

好了,今天的这一集,我们讲了有时候在父母看来是好心的陪伴和监督,其实反而会让自己感到紧张和难受,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你大胆地去父母争取一些个人空间了。怎么争取呢?

你可以做一个“结果导向型”的学习计划,里面要有可量化、可达到和有明确标准的目标。当父母发现,没有他们的监督,你也能独立、高效地学习之后,你个人空间被侵占的问题也就能够轻松解决了。
注明:文章摘自【心理成长课】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知识盲区网专注育儿知识学习教程个人飞跃提升网络课程 » 处处被约束如何拥有自己的空间?

赞 (0) 打赏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